江西王陽明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及陽明研究中心,已於本月十八日正式啟動。
此事係由江西宋慶齡基金會會長葉明良兄推動,由我承乏主任,準備具體展開一些活動,並籌辦陽明學院。
陽明乃一奇人。
論聖賢,當然大家都尊崇孔孟。但孔孟均善言道而不能行道,故孔子才會被稱為素王,謂其德雖足以王天下,而畢竟未能施展其抱負。陽明卻是少數既在“尊德性”上受人推重,又確能展示其事功的。且不只在政略上足以經世,軍事才華尤冠有明。因此他是文武合一、道術兼備、德位並臻的典型,在儒學史上幾乎沒有第二人。
何況他的學養又不僅限於此,一方面他博涉三教,於佛道俱能入乎其內;一方面他深入民間,在各地講學、辦書院、設鄉約,事功不僅見於廟堂。故論兼通該備、徹上徹下,歷史上幾乎難有抗手。數百年來,其影響且遍及於扶桑安南與三韓者,良有以也。
晚清五四以來,社會的整體思潮固然顯示出一種反傳統,尤其是反理學反禮教的傾向,但陽明學實際仍在發展中。
倡之於朝的,以蔣中正先生最著名。他特尊陽明的,到臺灣去了以後,還把臺北的草山更名為陽明山,長住山上(在給蔣經國59歲生日的信中,他甚至說:余所重者,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 … (若)吾國王道之行,自不致有今日人類之悲運,而大陸同胞,更無此空前浩劫之遭遇矣。吾人自當急起直追,以補先哲之缺憾則幾矣。特書此以為爾壽也)。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也是講陽明學的,毛早年還引用過日本陽明學者西鄉隆盛的詩。故亦有人認為毛也與陽明學有關。
而行之於野的,就不能不說真正在學界形成一種能與五四現代化思潮對揚並進之格局的新儒家,正是陽明學的復興。在近百年學術發展上展現了重要思辨力量,至今仍對大陸之傳統文化復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陽明學一點兒也沒有過時,現在仍生機洋溢地與我們在一起。近幾年,在大陸企業管理思想上刮起旋風、形成巨大影響的稻田和夫,其思想就淵源於西鄉隆盛和王陽明。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曾被稱為日本“明治維新三傑”。大久保利通精通陽明學,西鄉隆盛平生亦最信服陽明,隨身攜帶陽明書,從不遺忘。而其《南洲翁遺訓》又是稻盛和夫案頭書,正可見影響遞嬗之跡。
由於歷史原因,大陸尚是目前東亞受益於陽明學較少的地區。不但陽明學脈業已殘斷不成統緒,陽明生平、講學與教化的文化遺址也未受保護甚或業已剷毀。這都是令人痛心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開始推動對陽明文化的重視與保護運動。例如岡田武彥先生號召中日陽明學者重走陽明路,並恢復其遺址。紹興的陽明墓等一大批遺址就是因這類活動才得以重獲修葺。江西青龍鎮赤江村章水旁的落星亭,也是1994日本熱心人士建的。
陽明雖是浙江人,但在江西時間久、事功著、門弟子眾多,也在江西逝世。後來他的學術流布天下,而據黃宗羲《明儒學案》的看法,卻認為江西最得真傳。所以他與江西之緣可能也最厚。曾在贛縣修建濂溪書院,刻印古本《大學》,印發《朱子晚年定論》、其弟子薛侃還首次出版了《傳習錄》。也曾集門人于白鹿洞、青原山等處講學。此外,他在江西龍南建了太平橋;在小武當山上留對聯;在玉岩山還許多還有許多石刻。廬山也有他平定朱宸濠叛亂的記功碑。2009年贛州崇義縣還發現兩處他的真跡碑。不只如此,由於陽明廣獲江西士民感戴,因而明清時期贛南各府縣尚有許多陽明祠廟。這些祠廟有兩類,一因平盜之功而祀,以南安府各縣及贛州府較邊緣的縣為代表;一為陽明學術而祀,以贛州府及地方文化較為發達的縣為代表。這些祠廟也都是難得的。
換言之,基於陽明學對當代人文社會發展的作用,我們應繼續發陽陽明學。而對江西所存相關陽明文化遺產,亦當戮力保護,不能讓日本人專美於前。這即是我們成立陽明研究中心、陽明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的初衷。把這一塊做好以後,再開辦陽明學院,並聯合浙江、貴州、廣西各地同道共同努力,即不難開創一個新時代思潮。
茲當大業伊始,謹述緣起,以號召同志,並就教於關心國族文化命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