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谈易之五八:掌握节制 百事亨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彖传彖辞。
节,兑下,坎上,恰与涣相反。本卦也好,但须有节度,故卦辞曰:“节,亨,苦节不可贞。”节是节制、节度之意,凡事要有节制才能亨通,但若节之太过,成了苦节,那就又不美了。
彖传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象传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都是解释卦辞这个意思的。凡事必须有制度、有节制;但节度须刚柔得中,若节束太苦,当然也不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初爻是处事刚开始时,此时要慎之又慎,节制自己勿轻举妄动。不出户,即指此。但光不出户是不够的,《老子》曾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讲的正是此中关键。不出户,是在家仔细研究时局事相,而非闭门吃了睡,像诸葛亮高卧于隆中却洞悉天下之大势,便是著名的例子。象传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所讲即此。
九二:“不出门庭,凶。”这也是不出门,但却与上一爻迥异,上一爻吉,这一爻凶。为什么?时位不同也。初九是刚开始时,这时可以不出门。但若到了九二仍不出,那可就失机失时了,故象传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不节则有嗟,若是语气词。不节就会有问题了,可是为什么爻辞又说它无咎呢?这是语法问题。无咎,不是一般说的没有咎悔,而是象传说的:“不节之嗟,又谁咎也?”後世注解多未掌握这一点。
六四:“安节,亨。”安是“生知安行”之安。一般讲节制,都带有些勉强的意思,类似困知勉行。安节,则是从容不迫地实践著,非勉强地去做。能如此,自然甚好。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上一爻是安之,这一爻是乐之。节制不是外在的束缚,乃是发乎本衷地守礼守节,以此为乐,称为甘节。孔子说学,力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也是此意。象传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中既指施行有度,常居中道,也指发乎本衷,非由勉力。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苦节与甘节恰相对反,是刻苦为之的。如此虽或自己无悔,却不足取,故曰贞凶。象传说它这样会“其道穷”,确实不错。
穷与贫不一样。贫是钱财的概念,钱被人瓜分走了,所以贫。穷则是倫理學概念,指一个人孤孤单单缩在洞穴里,哪都去不了,是人生遭困、不能通达。苦节之人,人多不乐与之亲近。他自己苦,别人也看著苦,虽佩服,却不能谕众,不易令人法效,所以《易经》并不以为然。
後世儒家礼论的核心精义,均由本卦可以窥见。礼正是节,但节以中和中正为贵,且要能安能甘。能如此,方能制度数、议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