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龔鵬程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谈易之十九二十

$
0
0

龔鹏程谈易之十九:功成身退不事王侯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龚鹏程谈易之十九:功成身退不事王侯

 


这是蛊卦上九的爻辞,看起来文义明白,其实解者多歧说,因为对整个蛊卦的理解有问题。

例如百度百科上有一解,说蛊卦是教人干被父亲蛊惑的事、干被母亲蛊惑的事;受父亲蛊惑,让他生活更充裕;不为王侯做事,就高尚了。又一解说:蛊卦内象风、外象山,风遇山而阻,有腐朽而虫生,故为腐败惑乱之兆。占得此卦,代表环境恶劣,所以该洁身自好,不事王侯,以避风头。

这些胡说八道,都不知蛊卦之蛊不做惑解,而应作事解,故成了笑话。历来解易者多妄人,如今尤其多了。

蛊卦在今传《周易》中乃大有为之卦,整体上乃是教人如何除旧布新,只不过不采取暴烈的革命手段,而是温和地在继承中创造,开出了新局。

但这样的卦,到最终,上九一爻,为何却说要“不事王侯”呢?

这有两种思路,一是就干事说。干父之蛊、干母之蛊,事成蛊止了,就当功成身退,不事王侯,自得其天。历史上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归退于江湖,就是这种情况。表示干事并不是为了得逞自己的私欲。

另一就卦爻说。就像乾卦那样整个卦都象天、象阳,乃刚健用事之卦,但爻上九就要“亢龙有悔”了。教人应功成不居、退藏于密,否则便可能有悔。蛊卦之有为,类似乾卦;但为到最后,亦当超越此境,至于无为。无为而另显其大,显示了另一个更高的意义。

 

龚鹏程谈易之十九:功成身退不事王侯

严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东汉光武帝时的严光,宁愿在富春江钓鱼,也不应帝诏做官。范仲淹评价他时,就引此爻说:“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似之”(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认为光武帝似屯卦初九那般,有“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之德,而严光就显此蛊卦上九之德。两者都对,严光之风,亦山高水长,令人崇慕。清代惠士奇《易说》谓“高尚其事者,言非无事,亦非在事外。其事在千古,不屑屑于一国一家之事。属于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者。”大抵也近此义。

前者事成而止,后者另创一大事,都是值得效法的。然而均非衰时避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隐忍苟全。这才是儒家的隐逸之道。

今人一谈隐逸,就以为出于道家传统,殊不知此种不事王侯的思想,久为儒门所提倡。象传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孔子也曾想乘桴浮于海。

志可则也,是说这种态度、志向是可贵的。爻辞说此举可高尚其事,则是说:由做事的角度看,此举也开创了更高尚的事业。两方面都对隐逸极为肯定。

隐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史书中辄为列传以记其人其事,用以劝励后世。逸民不事王侯,故非公民、亦非属民,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自成其为高士、为隐者,为无所事事之人而已。此类人,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都是大堪深究的,后世诗文图绘也对之吟咏甚多,我这里就不再引申发挥了。

龚鹏程谈易之二十:为君之道三大要点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龚鹏程谈易之二十:为君之道三大要点

 


这是临卦的象辞。临卦之象是兑下坤上,泽上有地之象。泽卑地高,故有居高临下之义;卦讲的,也即是君子临民莅事之道。

其道重点有三,一是要体会天道。天道阴阳刚柔相互推移,阴长则阳消、阳消始能阴长。本卦卦辞说:“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谓卦虽大吉,但须知阴阳消长之理,小人道长则君子道消,目前虽吉,但若不能亲君子远小人,则吉不能长久。

至于八月有凶,是用卦象进退来做说明的。据汉代孟喜《卦气图》的解释,易以一阳居下、五阴居上的复卦为十一月;那么临卦就是十二月,阳气渐长,故形势大好,足可有为。接着便是三阳开泰的一月。大壮是二月,有四阳;夬卦是三月,五阳;乾卦是四月,六爻皆阳,最盛。可是五月姤卦就开始出现一阴了,阳乃渐衰。六月是遁卦,有二阴。接著是否卦,三阴,七月;观卦,四阴,八月;剥卦,五阴,九月;坤卦,六爻皆阴,十月。

 

龚鹏程谈易之二十:为君之道三大要点

古代帝王唐太宗(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十二卦也是《易经》中最重要的卦,又称为辟卦。辟是君的意思(像当年张勋复辟,就是要让已退位的溥仪重新恢复君位),可统摄其他诸卦,亦最显示阴阳消息之义。

可是到底“至于八月有凶”是从临卦到哪一卦,各家注解看法互异,有人说是到遁卦即有凶,有人说要到否卦,也有人说是到观卦时。

但不论如何,总之是要居安思危。阳盛之时便须知物壮则老、事盛不久,时时注意亲君子、远小人。本卦六三爻辞说:“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即指此。甘指邪佞媚说,临民者若以此为甘,那就糟了。须忧惕这一点,乃能无咎。

其次,此卦乃临民莅政之象;临民莅政,不能是管理式的或役使式的,而应与民相感通。卦爻初九曰:“咸临,贞吉”,九二曰:“咸临,吉,无不利”,咸就是感应、感动之感。为政者与老百姓之间,也须阴阳感通,如响斯应,苦百姓之所苦,喜百姓之所喜,才能吉无不利。

但施政也不能一味讨好百姓。此卦象辞说:“咸临贞吉,志行正也”,又说:“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为政之要,须自己志行中正,然后再与百姓群臣相符应。而其符应,亦是彼此商量、斟酌式的,所以象辞又说:“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孔疏解释道:“未顺命者,未可尽顺五命。须斟酌事宜,有从有否,故得无不利也。则君臣上下献可替否之义”。这才是一种良善的沟通情境,足以避免苟徇私意的弊端。

咸临之外,第三个重点就是要教民。本身志行中正,便可以为民表率,如孔子说:“君正,孰敢不正”,然后存思与民化成。存思之心无穷,其可以保民者亦无涯,象传所说即此义。

为政大要,不过如此。可惜知易行难,历史上临民莅政者都做不到,不教民而喜欢愚民、不保民而喜欢役民,还以此沾沾自喜,唉!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