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龔鵬程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族譜

$
0
0

《上饒澄澗羅氏宗譜》序

龔鵬程

我国族谱之制作,歷史悠久、绵延不断,是史学中一大特点,影響了整個東亞儒家文化圈。但其歷史發展實有許多變化。大抵可分為四个階段:

        一、上古時期,譜牒稱為帝繫或世本,也就是帝王的宗譜。當時也只有帝王才制譜。

        第二階段,帝繫世本泛而为世家。這發生在秦漢之際,《史记》將帝王列为本纪,將贵族列为世家,即由于此。早期谱録主要是記帝王,這時就開始序士大夫的族系了。無位而升列於世家者,僅孔子一人。於是不唯帝王有谱,世家也都有譜有牒。

        秦漢到唐代中葉,则为第三階段,士大夫之谱,重要性漸高於帝王世系。因帝王世系無須辨證,士大夫的譜録却因在“九品中正”制度下,有銓次流品之須,而不可淆亂。国家設立譜局譜官,主要工作就在於區分源流、列秩清濁高下,成了维護魏晋南北朝世族門第社会的依據。當時稱為百家谱,帝王家族都併入這百家中去一同計較著門第的高下。唐代中葉以後,世族门第社会逐漸瓦解,平民上升、社會流動加劇,譜牒之官亦漸廢,其制作體例乃大變,進入第四階段。

這個階段,始自唐末宋初,以迄於今。標幟性的發端成果,是歐陽修蘇洵針對新社會狀况及倫理要求而創新的譜例。這两種谱例,相沿至今,影响深遠。各地宗族之谱,上溯祖源,雖都推稽於上古,但其譜例绝無例外,均仿自歐蘇。六朝隋唐那種百家谱,可说是亡了。

新谱例的特点,簡單說有二,一是不重始源而重開基;二是强調谱牒在親族倫理上的作用。

所謂不重始源而重開基,是说每個家族都绵延久長,而且可能還開枝散葉,遍布四方,譜不可能都録,故本支本派修自己的谱即可。於遠祖,略知來歷就好了,年久代遥,其實也難以稽考。何况宋代以後的一般百姓,在古代多非皇王贵冑,許多根本無姓無族,與其攀附古代帝室名門去說始源,不如實事求是,叙述好本支宗派在當地的發展史就好。

以本谱為例:雖也说羅氏乃黄帝、颛顼、祝融之血胤,推秦漢的豫章羅氏为始祖,奉唐梁漢通公為一世;但主要談的,乃是漢通公二十六世兆冠公遷到上饒澄澗開基以後的事。故譜僅是澄澗羅氏這一支的谱。

這樣修谱,詳近略远,符合人情親親之殺的原理,也能鼓勵大家各宗各支都来修谱。否則若都要修大型的全族谱乃至百家谱,那麼誰也不能措手,只能任譜系荒廢了去。人心的親親之爱、鄉土血缘之思,也终將無處縈繫。

利用修谱来强化宗族的内部联繫,形成睦敦孝友的風俗,正是歐蘇等人提倡修谱的另一目的。配合着张載程頤之提議恢復井田、封建、宗子法,范仲淹之創作義莊规則,整体上形成為北宋的文化自省運動,是我國思想史上非常值得重視的一頁。

歐陽修曾於北宋延祐五年為罗氏族谱撰寫過一篇序文。這顯示羅氏家族参與了這次文化運動,呼應了歐陽修他们的倫理號召。而此後羅家子孫顯然也繼承了這光榮的傳统,不僅维持了家族的團结性,族谱修纂工作也颇不含糊,自清代以来,便修過四次。

这次重修,由羅時平教授主持全部工作,而族人襄翊之。事權集中,体例明晰,且隨时代之變遷而有所更新,如女子入敍、增入當代人居地和職業信息等。不唯族源族系之考證十分確當,与連城文亨羅氏一支足相印诠;亦是澄澗一支單獨成譜之始。其中敍次,復以垂世昭德为念,欲後人知祖先德業之厚,而興倫彝敦秩之心,非常精彩,堪称今时新修族谱之典范。

我国近代譜學衰微,一厄於现代化,社会结構大变,宗族多化為核心家庭或直系家庭。且族人四散,流入城市,彼此親缘不固,渐成陌路。二厄於反傳统思潮,以家庭为桎梏、視禮樂為寇讎,宗祠族谱等统宗收族之道,遂廢而不講。三厄於史学理学之微。新时代教育不貴文史,即或傳習,亦以西方史学哲学為矩範,徒能考史,而不能修史撰譜,谱法谱例,皆不講求。故人才荒阙,不勝悯嘆。於宋朝儒者託惇倫大義於譜志之中的微意,尤其罕見嗣音。本譜之出,真可以豁百年之積滞,一新耳目;召同懷之親眷,共敦孝睦。我是十分敬佩的。谨誌数言,用申仰企。

  甲午閏重九廬陵龔鵬程寫於北京大學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