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龔鵬程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端陽前記

$
0
0

  赴南昌大學參加其國學院研討會。該校校長方以貪墨受逮,故人心不靖,論學亦乏氣力。期間去了趟婺源,看看有無發揚朱子學及儺文化的機會,便匆匆北返。另因毛靜之介,去看了曾宇的酒藏,真是洋洋巨觀,信乎大陸民間力量之不可小覷也。

  回來後,收到蕭文立編的《風雅斯文》,感慨良深,惜乎難以為繼。我別有一舊文〈羅振玉的書學與書論〉,載於剛出刊的第八期《詩書畫雜誌》。不敢建議朋友們去買,但或許也可以上該刊的網站去看,那雜誌是極有看頭的。

  附貼一小文,駢不駢、古不古,聊以見今日民間書院文化之一斑,為端陽佳節之戲劇耳,通人幸勿訶之。

翰林書院記

龔鵬程

   

  星躔雲漢,箕尾當紫垣之會;斗列文昌,鰲頭有翰林之徴。書院既成,儒素可風,爰申緒論,用彰厥美。

  蓋太乙燃藜,琅嬛萃縹緗之富;東堂折桂,集賢膺典籍之藏。議論虎閣,秉筆蘭臺,由漢迄唐,此一時也。書輯於帝宮,教本諸王化,以學士知制誥、推供奉備藝能,白麻青錢,物望若仙!

  宋則龍圖天章,不啻弘文麗正。而侍讀經筵、說書政殿,又不僅以藻繪見稱。其觀文資政、端明秘閣者,孰非宰輔哉?

  館閣之盛,乃更衍為書院,遍及墟里。源本集賢,以當國學。鴻儒倚為精舍,四民親其講席,若石鼓、鵝湖、嵩陽、嶽麓者,蓋比比也。懲流末,昭道統,頑廉懦立,輔國安仁,雖金元而未隳。

  入明以來,傳習愈甚,朝廷不恤四毀,賢者於焉三復,王學既遍江之左右,東林得與國之始終。忠聲勁節,足徵性理;書生意氣,又可為季世之風標也。

  自此文運不在閣館而在山林,頗異前葉。翰林秩級,亦較唐宋為低,備位顧問,小示清選而已。然龍笙鳳管,頗得閬苑之珍;屈綸折巾,輒陪清都之宴。侍讀侍講,文淵文華,殆有非其他閣僚所能及者。

  清承明制,而規模益闊,行走上書房,課教宗人府,凡典簿、待詔、稽史、錄書、考選、撰文,一皆委之,此又一時也。

  良以科舉勢盛,而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清貴之途,為世所慕。日本、朝鮮、安南,制度非一,然亦依昉此例,蓋文章華國、翰墨流徽,士庶歆仰,正與吾國同之。

  唯書院精神,似不爾爾。道義相勗,弗取辭華,自得齋心復禮之期,無待金馬玉堂之詔。俯仰於山巔水涘,逍遙乎舜日堯天。宜其與翰林一朝一野、一文一質也。斯則源遠而分,不礙其本從同;流別略定,可知其效弼輔。《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之美,形於義理、見於辭章,翰林與書院,遂兩得之。

  歲次癸巳,因國學舊舍,復建其翰林書院。新規兼於舊制,抱朴稍攝含英,欲以此總持風雅,起化人文也。故略譜前史,以賀新篇。喜其堂開數楹,能藏三墳五典之書;花發四壁,偕來二龍八公之妙。更祈敦彼倫彝,光茲禹甸;整齊風俗,化教幽薊焉。

                    時屆端陽 廬陵龔鵬程沐手記於燕京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