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許多人詬病這次天池的“天山論劍”武林大會只是一場商業活動。
答:烏魯木齊市的主辦方確實是想把它辦成一場商業活動,但我與諸掌門並不是為商業去的。所以酬勞只有每個門派一千元;我忙了好一通,更是一分錢沒要(甚且這筆酬勞至今也還沒拿到)。你說,不是為了推廣武術文化,誰會這麼做?
問:為什麽要推廣武術文化?
答:中國武術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其技藝、歷史,以及相關聯之醫、藥、文學、藝術、俠義精神等等,影響中國人精神世界既深且鉅,能不珍惜並發揚它嗎?可惜近年來因社會變遷,傳統武術已漸式微,人才凋零、老化,也乏出路,故它可說是屬於待搶救保存的人文資源,應盡一切力量去推廣、傳承。這次我請來的門派,其所展示的武術,有許多就屬於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現主持北大文化資源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對此自是責無旁貸。
問:可是為什麽這些武術並不像武俠小說寫的那麼神奇,令我們許多武俠迷的武俠夢都破滅了?
答:那是因為大家對武俠小說同樣懂得太少啦!武俠小說可分三大類,一是近於真實武術及武林生態的,如平江不肖生、鄭證因、王度廬的小說,雖也添加了一些傳奇色彩,但距武術尚不太遠,稱為技擊小說。一招一式,多有所本。輕功內力云云,甚為罕見,點穴也只少數幾個高手會。第二類完全相反,是《七劍十三俠》、《仙劍五花劍》、《蜀山劍俠傳》式的,乃仙劍小說。仙劍可以馭劍飛行,出入三界,超玄入幻,極其想像,與現實世界的武術可說是毫無關係。第三種介乎中間,是金庸梁羽生一型的,在技擊上添了若干輕功氣功等超能力的描述。用這些劍俠及擅長輕功氣功的類型來要求凡人的武術,豈非牛頭不對馬嘴,本身就很荒謬嗎?
問:會不會是你請來的武術家都不行才這樣?
答:哈哈!這又對中國武術太外行了。武術家行不行,不是我說了算。中國武協、國家体委、體育總局自有一套評級制度。最高九段。我請來的各派掌門人及傳承人,皆在六、七、八段之間,屬於國內第一級的高手,你說行不行?過去,編《中華武藏》、《中國武術展示工程》時,這些人不是編委就是演示人,亦可見其資望,不是網民隨便輕口薄舌損幾句就能否定得了的。
問:可是媒體爆料不是揭發了許多人不是真掌門嗎?
答:我本來就沒有全部邀請掌門人。因掌門猶如大家長,家長要主持門戶,考慮對內之管理與對外之經營,許多僅以管理見長,不見得武功就最好。例如少林寺永信方丈即是如此。我歷年辦俠文化節、掌門人大會都邀他,而他都派武僧隊總教練之類人參加,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這次同樣,有掌門也有武術代表與傳承人。如峨眉派即是由峨眉武術聯合會秘書長、總教練吳信良先生代表。主辦媒體是明白這個情況的,但卻鑽空子炒作,意欲引發爭議、提高關注,才會令社會上有誰誰誰冒充掌門人的印象。
問:是不是也有自封為掌門的?
答:中國武術因遭逢斷層,門派傳承頗不規範。有些早已無掌門制度,只少數仍能保持。掌門之傳承、授受,須有譜牒、印信、證物及同門之認可,不能苟且。這次我們邀的,是掌門就說是,不是就不是。如少林釋徳朝,我們就從沒說過他是掌門。其餘青城、武當、崆峒等各派掌門,在武術界久具資望,大家也都是認可的,不是誰均能自封為掌門。
問:但釋徳朝不是已由少林寺否認了嗎?
答:這是個烏龍事件。我在台灣,就是中華少林禪武學會會長。少林寺第一次到台灣,也是在我主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事務時促成的。俟我來大陸,還擔任過少林寺重建北少林的功德會副會長,與少林寺淵源及合作關係,非同一般。過去每次我辦武林大會,剛講過,少林也都曾派人參加。今年是因他們暑間太忙,主要人物均抽不出時間才不能來。可是“少林派”的概念遠大於少林寺。少林寺不能來,少林派的功夫仍須有人代表,予以展示。德朝法師於去年成都俠文化節時我即已邀請過,今年再邀他來代表少林派。這有什麽問題呢?少林寺外聯部小孩子不知原委,胡亂發言,媒體又刻意操弄,才會沸沸揚揚。其實德朝在少林,輩分尚高於永信法師。過去錄製中華武術展示工程時,少林七十二藝也即是請他演示的,代表性足够了。
問:依您說,他們都是有真功夫的,但為何不敢接受挑戰?
答:一、整個活動的規劃,就是展示各門派武術特點以供瞭解,猶如科普活動。從沒說要打。二、要打也行。但事前未協商、未討論過如何打。戴不戴護具?單打還是車輪戰?傷、殘、死了怎麼辦?法令及政策准不准開打?什麽都沒談,上臺就要接受挑戰,不是笑話嗎?三、新疆目前是什麽情況?能打嗎?打了以後,後果難測,誰負政治責任?亂喊要打的朋友,好像不活在當今現實中國,有點沒腦子。
老實說,我們每位掌門都想打。尤其前一天崆峒掌門白義海謹守武德,沒把人推下臺去,卻被報導成“差點被觀眾打敗”,令大家火冒三丈。看那些來挑戰的人又一副急欲借機成名的樣子,更想出手教訓教訓之。連八十二歲的太極梅花螳螂掌門王聚勝都眉目怒張,想要開打。皆是我勸下來的。我深知這個活動,中國武協、體育局關注已久,一旦開打,將來就再也不能辦了。
問:那天山派又是怎麼回事?
答:我也不曉得。到烏魯木齊,忽聽說有個天山派,且要來同台演示,還說要切磋。大家都很詫異與反感。後來才知是報社辦了“尋找天山派”的活動,故冒出來的。
問:您的說明跟我從新聞和網路上得到的印象頗有差距,我不知道該相信谁。
答:是的。媒體時代,真相其實更難把握,所以每個人都須有“媒體識讀”的警覺與本領。我不能強求你相信我,但活動期間,烏魯木齊市武協主席張振國先生與我談過,認同我的做法。天山論劍結束後,新疆自治區武協常務副主席馬士平先生來送行,更表示了四點意見:
一、對政府及學術團體推廣發揚武術,甚表支持及感謝。
二、活動之合辦方不熟悉武術事務,導致效果未臻圓滿,建議下回慎選合作團體。
三、此次活動形式新穎,武協頗受啟發。期待再來新疆策劃相關活動。
四、所謂“天山派”目前不存在。未來如挖掘恢復,須報送武協、體育總局核定,避免媒體炒作與自封。
這是武術界內行及管理層的觀察與判斷,應該很能說明問題了,提供給你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