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龔鵬程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家書的價值

$
0
0

    五月十三日,去四川之前,匆匆忙忙去人民大學博物館參觀張丁兄收藏的家書特展,并參加了家書文化研討會開幕式。主辦單位命我講十分鐘話,略無準備,隨口談了些。如今補述於後:

    家書的私人價值是不消說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哪,誰不曉得?但家書還有超乎私人意義之處,其價值可從許多方面談,例如它的藝術價值便甚顯著。許多書法名跡,原先皆為家書,如王羲之諸雜帖、顏真卿祭侄稿之類,書法價值或書寫文化之價值均極重大,值得今人再予玩味並提倡。

    其次是文學價值。家人父子妻母之間,情真語摯,文章多真誠感人,非文士雕章琢句者可及,故古今名文多存在於家書中。某些特殊的藝術創造,亦由此生發,如南北朝間竇滔之妻蘇氏,因思念夫君而作迴文詩,織於錦上。無獨有偶,這次展覽,我也看見了一幅陳氏女子的迴文織錦,十分精彩,不遜蘇氏,運用民間歌冊之形式尤具巧思。此類文學價值,均可深入挖掘。

    另外還有史學價值。家書之作用,不次於族譜,這是毋庸贅言的。

    個別家族史擴而大之,則為社會史,可以讓人看到整體社會之發展與變遷。如這次展覽中抗戰、文革、改革開放各時期的家書,便極好地顯示了這個作用及意義。兩岸家書部份,更是兩岸政局變化的見證。也就是說,家書還有極高的社會學上之價值。

    以上這些價值,都是大家所已熟知的,不待我細說。要補充介紹的,是家書的教育功能。

    傳統教育,是以家為基本單位形成的。家有家教、有家學,然後以此發展為國家教育及社會教育。

    所以社會上的私塾、義學、社學,乃至書院,大多由家族支持甚或主辦。國家教育,以漢代為例,國家的五經博士亦模擬家學,稱為今文家、古文家,其傳承則稱為“家法”。

    民間的社會教育,則以世家大族的家學為主,如漢魏南北朝時那些世家,都是“經學禮法”傳家的,其情況,翻一翻《顏氏家訓》便可看到。他們的族風家訓,後來也成爲了社會上一般人家教育子弟的楷模,成為社會教育之一部份,不僅限於家族內部。某些家族還有些特殊的學問傳承,例如王羲之家族,世奉天師道,故都擅長書法,其家書雜帖也就成為整個社會寫字時的模範。

    另一種,並非真正某一家之家學家教,而是有心人以家教之型態或方式編出各式“家教”來,提供為社會教育之用。

    這類書,最著名的是《太公家教》。此書現今在敦煌就還藏有許多件,可見雖僻處沙洲瓜州,《太公家教》仍是家家戶戶用來教誨子弟之書。

    此類書,後來衍為民間訓蒙之格言書或善書。像我國最早被翻譯成西文的一本書:明代范立本的《明心寶鑑》,就收錄了《太公家教》五六十次,比其他袁氏《世范》、《顏氏家訓》、《武王家教》等都多。

    據余嘉錫先生<</span>內閣大庫本碎金錄跋>說,古代小學,大別有三系,一為字書,如《說文》《爾雅》之類;二為蒙求,如《三字經》《幼學瓊林》《龍文鞭影》之類;三就是《格言》,如《神童詩》《女兒詩》《增廣昔時賢文》之類,其源即出於《太公家教》。於此即可見其影響,此亦論家書者所宜知者也。其道在今,似乎也應推廣。

    家書既如上述,有許多價值,故在社會上,頗有許多人是喜讀家書的。較前的如《曾文正公家書》,稍近的如《傅雷家書》,都長期熱銷不衰。近些年搶救民間家書的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令人對之有更多的期待。人大博物館之家書專題收藏,於此允稱翹楚。

    不過,我要稍予提醒的是:由於家書越來越受重視,因此偽造也很多,收藏必須謹慎。

    家書之造假,由來已久。如一九二五年上海共和書店出版平衡(襟霞閣主人)所編《清朝十大名人家書》,收了鄭板橋、紀昀、林則徐、左宗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的家書。其中林則徐、張之洞、李鴻章、袁世凱的家書就多假的,或由文集割裂拼湊而成,或根本偽作。當然,偽造清代名家之家書還是不太容易的,總須有點學問,書法還要好。要偽造近現代人家書,那可就容易多了。北京潘家園、報國寺等舊貨市場上各式文革、抗戰時期之家書,即不乏批量生產的偽作。我想這也是如今收藏或研究家書時所宜留意的。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1

Trending Articles